一、引流—菜鳥競價員
競價的第一層面是引流,這是競價的基礎。競價是一種付費的推廣,但是在我們設置競價詞時如果菜鳥可以嘗試研究競品的一些keyword可以通過站長工具去搜索對方網站獲得,在將資金投入至自己設置的關鍵詞。通過關鍵詞和資金過得大量的流量。
那么這些流量的質量怎么樣呢?流量多就是好嗎?比如說競價中點擊率高的關鍵詞就是好詞嗎?于是第二個問題就來了。
二、轉化—中級競價員
引流是目的嗎?當然不是,引流的目的是轉化成付費用戶。于是大家開始關注轉化,那有轉化就是好的嗎?競價中有轉化的關鍵詞就是好詞嗎?信息流廣告中有轉化的創意就是好創意嗎?
舉例:
商品A利潤為1000,關鍵詞1的CPC為10元,轉化率10%,出一單要點10下,花100,賺900,這時候轉化是好的。
同樣商品A利潤為1000,關鍵詞2的CPC為100元,轉化率為10%,出一單要點10下,花1000,賺0 (理論上的,當然實際中還有房租、人工、水電等)
這個時候,有轉化還是好的嗎?于是第三個問題就來了。
三、成本控制—高級級競價
有轉化的就是好的?轉化高的就是好的?答案是不一定!轉化的同時要看成本,如果利潤接近甚至超過成本,這種轉化也并不好。
之前看到有人對好詞的定義是:低消費高轉化。然而這是一種理想中的狀態,轉化高的詞,即使曾經是低消費,然而競爭的多了,自然也會變成高消費。
那么什么是好詞?
好詞就是有量的前提下,成本能夠保持在合理的價位。
舉例:
商品A,成本為100,售價1000。
關鍵詞1的CPC為10元,CVR為10%,點10下出一單,花100,賺800,ROI=400%,而關鍵詞1一天只有10個點擊量。
關鍵詞2的CPC為100元,CVR為25%,點4下出一單,花400,賺500,ROI=100%,而關鍵詞2一天有1000個點擊量。
從ROI看關鍵詞1大于關鍵詞2,應該是關鍵詞1好,但筆者認為關鍵詞2比較好。為什么呢?
如果只看ROI,我們會忽視一個細節,那就是關鍵詞1一天最多成交1單,而關鍵詞2一天可以成交250單。
在消費低的時候,達到高的投產比相對比較容易,因為基數低,有時候也是運氣略好;而關鍵詞2在高消費的情況下還能有高轉化,利潤也不錯,這就不容易了。
如果沒看明白,筆者再舉個客服的例子:(要到電話就算轉化)
客服1:接待100個,轉化55個,CVR55%
客服2:接待100個,轉化40個,CVR40%
客服3:接待50個,轉化30個,CVR60%
客服4:接待50個,轉化20個,CVR40%
你一定也認為客服1最厲害吧,高強度工作下依然保持高效率,而客服3雖然效率很高,但強度要比客服1低一半,如果強度上來后是否還依然能保持這么高的效率呢?
所謂終極算法,就是以投入產出比和成本作為衡量競價效果的最終出發點,而其他的點擊率、質量度、曝光度等細節不需要過分關注。當然,要做好投產比和成本控制,必須要做好其他環節,因為這是一個整體流程,但筆者強調的是不需過分關注,如果死磕某個細節數據,很容易走入死胡同。
想明白上面3點(引流、轉化、成本控制),你應該最少是個主管級別的了,那想往上走該怎么走呢?
四、流程把控—資深競價
前面3點相信有一定經驗的競價員都已經掌握了,那什么是營銷流程把控呢?
舉個例子,比如說SEM培訓招生,要求10萬廣告費,招生10人,那你該怎么辦?
(這個問題能知道大概思路,那對于營銷流程就真的理解了,可以先不往下看自己想一下)
這時候需要做 倒推。
首先看一下流程是怎么樣的:
展現->點擊->抵達->接入->咨詢->留電話->邀約->拜訪(上門)->報名->繳費(很多人理解只停留在這里,其實這之后還有一個環節)->口碑
大概是這樣的流程,那你要達到最后10個人報名,就需要控制好前面每一個步驟,比如繳費率是50%,報名率是50%,拜訪時50%,邀約50%,留電50%......(為了計算簡單每個步驟都按50%計算,大家理解意思就行)
那10個人繳費需要20個報名,40個拜訪,80個邀約,160個留電,320咨詢,640個接入,1280個抵達,2560個點擊,5120個展現,當然實際工作中還有對話、有效等等。
關鍵詞:棗莊滕州百度官網 棗莊滕州百度電話 棗莊滕州百度代理商